武术-侠
从以武犯禁到为国为民
标签:

汶川地震以来的一段日子,北京大学的孔庆东先生心情很不平静,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孔先生激动地一再强调:谁说现代社会没有武侠?不会武术的人一样可以成为大侠;谁说侠义精神已经成为被我们抛弃了的遗产?侠义精神始终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天灾发生以来的日日夜夜,我们伟大的人民所做的侠义壮举数不胜数。
孔先生认为武侠不一定非要身怀绝技。几年前,他将雷锋喻为最大的侠,这一说法在学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今天,他被投身在赈灾工作中的志愿者们感动,他说这些无私救灾的可爱的国人们,都是伟大的侠!
这一论断很新鲜,也很发人思考。以前说起“武侠”,我们总觉得他们是这样一类人:既要身怀绝技,又要道德情操高尚,并且带有一点神秘色彩,叫一般人不容易遇到。如果雷锋也是侠,那我们不禁要问:焦裕禄、孔繁森是侠吗?近几年越来越为我们所熟悉的NGO、志愿者组织是侠吗?他们和霍元甲大侠有什么异同?侠是什么?谁是侠? 要解答这些疑问,让我们先回到游侠出没的春秋战国。
先秦时候,战事频繁。一日,强大的楚国准备攻打弱小的宋国,并雇用了名匠鲁班制作攻城器械。宋国的军事力量远弱于楚,一时人心惶惶,宋人大有四散逃命之势。素有手工业渊源并擅长守城的墨子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急驰千里来到楚都,想要发挥特长、尽自己的力量阻止这恃强凌弱的不义行为。面见楚王后,墨子解下腰带,将它围作一座城的样子,再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和鲁班演练起攻守来。鲁班多次设置巧变的器械攻城,墨子一次次地化解。最后鲁班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剩余很多。楚王本来以为自己的武器先进,攻宋胜算很大,但现在看见被墨子一一化解,不得不重新考虑攻宋一事。墨子遂趁热打铁,对形势进行一番分析,痛陈发动这场不义之战的弊端,终于使楚王权衡利弊后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次较量虽然没有动武,但是冒着激怒强权的风险、无条件地帮助弱小、不求回报,墨子的这一行为已经具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侠义风范。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