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刀锋下的魏碑
书法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10期 作者: 宋文京 

标签: 洛阳市   石窟   古迹探秘   

最先让龙门石窟享誉世间的并非那些气势恢弘、富丽华美的佛教造像,而是散落在造像间的碑刻题记,书法界称之为『魏碑』。专家发现,这些令清代书法大师们神魂震撼的龙门魏碑书法,并非完全出自寻常逻辑中的书家,却恰恰是因为掺进了刻石工匠的刀笔匠心,才有此朴拙自由的书体,才有了中国书法的一大奇观——魏碑『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
◎◎◎此为龙门石窟古阳洞安定王元燮造像的碑刻题记拓片,名列“龙门二十品”,乃魏碑书法的经典作品之一。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余荣培

发现“龙门四品”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登基。当他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南望伊阙,只见两山相对,其间有伊河水穿流而来,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不禁感叹“真龙天子之门户”在此,遂于公元605年营建洛阳为东都,伊阙从此被称为“龙门”。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后来在这里居住了18年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面对龙门,政治家想到的是风水,文人看到的是山水,而伊水岸边峭壁上密布的那些佛教洞窟,千百年间却无人问津,仿佛一直陪伴着佛像静静地参禅,与世间的热闹无缘。

◎◎◎经典的“龙门二十品”有19品出自这里——龙门石窟古阳洞。看洞顶那密密麻麻的佛龛之间,散落着契刻的造像题记。很难想象当年的工匠们是如何艰难地捏刀向上,腕出奇力,刻出令后世人震惊的魏碑书法的。

直到明朝末年,有些文人来到这里,将洞窟内散落在造像间的诸多碑刻题记拓下来赏玩。于是,守护这片佛教净地石窟寺的和尚们看出了自己这块地盘的“价值”所在:两千多个洞窟中有很多造像题记,题刻着造像的时间以及出资造像者的姓名和发愿的内容等等,既然有文人来拓,就意味着它们是好东西,随即“靠窟吃窟”,和尚们开始拿这些碑刻拓片挣些钱财。此后又经过了几百年,龙门石窟的和尚们可能已然挣得盆盈钵满,可是横祸也由此而生。在民国初年的一个晚上,一帮土匪杀掉了龙门石窟的和尚, 抢走了钱财与和尚们积累的大量拓片。龙门石窟遭此劫难,可见这些碑刻拓片的世俗价值。当然,龙门石窟的价值远非这一“经济价值”所能涵盖,大致是在清代中后期,龙门石窟已经大张旗鼓地进入文化圈儿了。

究竟是此前文人们留下的些许拓片遗物,还是从龙门和尚手中流出的那些拓片商品,最先引起了清代知识分子们的关注,我们无法确知。不过,静坐了千年的龙门石窟也该等来这一刻了:清乾嘉年间,金石学、考据学兴盛,一些金石考古家争相访求名山,寻碑索拓。大学者阮元、黄易也不辞劳苦、奔走四方,走上寻访残碑断碣的路。

责任编辑 / 康晶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