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
哀牢山的古滇贵族

展开彩云之南壮丽的画卷,一条如练的蓝色彩带将云南从中部一分为二,那就是壮美的红河。当红河流到滇中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时,它与大春河和绿汁江相汇,在滇中大地上画下了一道令人惊叹的反“S”形壮景——红河第一湾。
站在红河东岸高高的山梁上,遥望红河第一湾,只见那云雾缭绕的哀牢山下,红河情意绵绵地缠绕着从哀牢山延伸下来的每一条山脉,接纳着从哀牢山奔流下来的每一股清溪,两岸是青绿的甘蔗林和成排的攀枝花树。安卧在绿丛中由土掌房组成的傣家村寨,仿佛一座座小巧玲珑但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令人神往。这里离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城不远,从县城开车西行大约一小时就能到了。因为整理民间文学工作的需要,每年我都要来这儿收集民间文化素材。

红河畔的热带丛林中,总是藏有说不完的故事。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是这样流传的: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活跃在今昆明滇池地区的一个古老王国因抵挡不住外来军队的入侵,在落日中降下了血色的旗帜,带上稻种和蔗苗,举族南迁。在这次民族迁徙的队伍中有一支贵族部落,女人们穿着华丽的服装,腰上缠着五彩斑斓的花腰带,衣服上坠满了银饰,裙子上绣着精美的花边。为了穿上这套美丽的衣服,她们每天要花很长的时间。于是这支队伍越走越慢,落在了迁徙大部队的最后。走到哀牢山下、红河谷地的时候,他们看见前面的人砍倒的芭蕉树那粗壮的根茎已经变黑了,就以为前面的人已经走得太远,追不上了,于是干脆就在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停留下来,并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芭蕉树被砍倒之后,很快就会变黑,她们并没有落后太远。不过,既然已经到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富饶之地,他们也不用再辛苦地长途跋涉了,他们从此在哀牢山深处的红河谷地繁衍生息。
今天,当我们来到红河第一湾畔,依然还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也是穿着华丽的服饰,头戴伞状斗笠,他们有个美丽的称号叫“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分支。我们禁不住要问,这身处热谷,却身着华贵服饰、穿戴整齐的族群从哪里来?为何都聚居在这长不到90公里,宽约7公里,总面积约650平方公里的红河谷上段?又为何有一个“花腰傣”的美称?她们与历史上那支掉队的贵族部落之间有何关联吗?这些华丽的服饰能不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