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中国奇观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3期 作者: 骆昱含 

标签: 博物馆   博物馆记   

一件『舶来品』,却反被它的『殖民地』所征服,这便是自行车。中国,曾构筑起让世界惊叹的『自行车王国』;它史无前例的自行车热潮,让西方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自行车为何与中国人结下如此深刻的缘分?走进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我们不仅能看到自行车曾经的『青涩模样』,争奇斗艳的各式洋车,更能看到中国人征服自行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筚路蓝缕的艰辛,天才般的创意,和苦涩而温馨的回忆。
这是博物馆里1912年产的德国蓝牌自行车,车架很高,泛着暗红色的金属光泽,是欧洲车里的“贵族”。它有着非同寻常的中国主人——溥仪,借着这位年轻皇帝,它“敲开”了紫禁城的宫门,也开始了对中国的征服。而在差不多半个世纪后,中国却将对自行车来一场“逆袭”般的反征服。

据说,刚改革开放时,一位西方记者在清晨时分从上海国际饭店的窗户朝下望去,顿时被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潮惊得目瞪口呆。他随即发出了一份电文,称中国的自行车潮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自行车是西方的“舶来品”,传入中国一百多年后,反倒把西方人给震撼到,这也可谓一大“奇观”了。这“奇观”是怎样铸成的呢?

如今的道路上,自行车的霸主地位不再。而在古城霸州,“退休”后的“霸主”们再次集结起来,跻身于中国自行车博物馆。这里不仅是中国第一个自行车博物馆,也是世界范围内藏品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一家自行车博物馆。走进其中,500多辆形态各异的自行车,令人大开眼界,寻常的自行车,串联起一段耐人寻味的历

火花是怎样擦出的

大量来自国外的近代“洋”品牌自行车,几乎占据了馆藏的“半壁江山”。在众多“洋”藏品中,一辆1912年产的德国“蓝牌”自行车格外引人注目。这辆车没有车闸和后座,车身比一般自行车略高,微微生锈的金属车架泛出有质感的暗红色,整体造型简洁流畅,充满机械美。除了车子本身,它的布展背景也耐人寻味——从车前打开的“朱红色宫门”看进去,车的背后是一幅深邃肃穆的紫禁城图景。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