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邦制的面纱之下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4期 作者: 马勇 

标签: 历史拾遗   

中国进行过联邦制试验。而困扰时人的问题,至今仍使人困惑:联邦制是否与中国大一统的传统背道而驰?联邦制是否会导致中国分裂?联邦制试验是否加剧了军阀混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长期关注中国地方主义的历史,始终探寻其留给后人的启示:中央与地方关系该如何处理?民主民治需如何进行?让我们随着他的思索,走进历史。
1919年2月20日,上海,南北议和会议正在举行,这是双方和平统一的最后机会,结果并不成功,联邦制试验悄然兴起。

进代中国曾有一个梦想,在当年被追寻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它便是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在晚清萌芽,在上世纪20年代初的“联省自治”运动中达到高潮,但随后,它就被刻意遗忘了。这似乎也是命中注定,谁让它被与各种“恐怖”的标签,诸如“军阀割据”、“门罗主义”乃至“分裂”等等捆绑在一起呢?不过历史的真相,或许远没有这么简单。

君主专制
这是英国画家威廉·亚历山大的作品,描绘18世纪末,乾隆皇帝接见大臣时的情景。三叩九拜在这位外国画家看来,正是中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象征。
议会民主
这是18世纪的英国国会,议员们正通过口头辩论来保护英国人的权利。议会是实现民主民治的机构,它在近现代被中国人引进,逐渐改变了当时中国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绘画/B.Cole

五千年文明

是否只有中央集权一个选项?

我们今天习惯说中国具有悠久的“大一统”传统,地方主义并不是中国人所向往的。这些说法久已成为常识,甚至成为中国人的口头禅。然而诉诸于历史事实,却还有重新认识的空间。

中国人或许从一开始就星罗棋布遍及今天的中国本土,但中国文明的演进,其实是从黄河中下游一隅逐步向外扩展的。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至墨子的时代,也就是春秋末战国初,中原地区至少还有300个以上的“国家”,因为墨子明明白白说他看过300国国书。所以,如果一定要说中国传统,分治、地方主义或许更加久远。

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或者说期待建立的大一统,从秦王朝开始。为何从秦代开始,大一统就成为中国人所向往的?这与中国的文明形态有关。两千年帝制的根基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本质需要稳定,不折腾。从汉代中期开始,历朝历代都严厉打击地方主义,由中央政府出面垄断盐铁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料,抑制商业文明,重农抑商。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