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实现了民主自治?

1935年徐悲鸿笔下的广西自治三杰——白崇禧(左)、李宗仁(中)、黄旭初(右)。供图/徐悲鸿纪念馆
1926年1月,湖南省长赵恒惕的代表叶琪来到广西,观摩刚结束5年混战后焕然一新的家乡。
他见到统一广西的三位年轻军人——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位都是他在广西陆军小学的同学,大家此时三十多岁。老同学见面,无话不谈。谈着谈着,叶琪便转到了这次的秘密使命——游说广西加入“联省自治”阵营。
联省自治,是20世纪20年代许多人士鉴于民国之乱的一种选择,类同于联邦制试验。按理想的步骤,是要各省先实现自治,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然后再联合起来组建中国的联省政府。但现实总比理想复杂得多。在具体操作时,人们都各怀心思:实力不足的军阀抱定“本省人治理本省”的招牌,抵制外来者争抢自己的地盘;知识分子想通过制定省级宪法,实现民主政治;地方绅士也想推翻武人政治,但更多的却是想自己取而代之。
“联省自治”中,湖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长赵恒惕当然希望能扩大联治派的阵营,减轻外部的压力。这不,刚从军阀混战中被统一的广西,就成了争取对象。不过,李、白、黄此时的心思,根本不在和平而缓慢的“联省自治”,而是要参加国民党的北伐大计,实现孙中山所希望的、用武力统一中国的民族事业。所以他们接下来要走的一步,就是参加国民党在广东的革命政府,实现两广统一。湖南与广西,可谓南辕北辙。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