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守陵人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5期 作者: 申晓飞 

标签: 昌平区   陵墓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古迹探秘   

“守陵人”,一个听起来会令人脊背发凉的词,在十三陵采访时,我们见到了这个特殊的群体……
十三陵未开放陵园的周围,分布着大片的农田和果树林,住在守陵村的百姓,依然跟普通农民一样,靠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谋生。图中的村民正在修整树木,而他身后就是安葬明朝嘉靖皇帝的永陵。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林金平

明十三陵,自建陵开始,便有了陵监——一个负责管理和保护皇陵的机构。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从帝王下葬的那一刻起,便不分身份,不论尊卑,在这个巨大而奢华的坟茔旁,耗尽一生——后人统称他们为“守陵人”。

2013年春,我走进那些散落在十三陵旁边的古老村落,找寻守陵人的后代,试图还原历史上守陵人的生活,即使很难——明史专家胡汉生先生告诉我,目前他没有在任何史料中看到过有对守陵人生活的细节描述。

十三陵建陵时,每座陵附近都设置一个守护陵寝的陵监。清朝立国后,废止了前朝有关十三陵陵寝龙脉的禁令,陵区内的果园、陵监随之衍生成自然村落,外面的农民也不断迁入陵区居住,形成了现在守陵村的格局。图中近处的村庄是长陵村和景陵村,而远处那片被桑松翠柏包裹的所在便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李建立

住在神宫监遗址的守陵人

从地图上看,德陵村位于整个区域的东南角。朋友犹豫着将手指点了点这个偏僻的位置,“到德陵去,那儿老人多。”他的建议,有点道听途说的意味。

的确,现在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在十三陵周边的守陵村里,到底还有多少老人从事过“守陵”这个特殊的职业。至于更详细到,他们有多少人、最年长的是谁等等,就更无从得知了。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