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苏联
红色麦加催生的国共菁英

留苏的国共菁英们,从左至右依次为叶挺、乌兰夫、王明、博古、蒋经国。
10年前,我在莫斯科大学采访。一个冬日清冷的午后,我来到毗邻莫斯科红场的沃尔洪卡大街,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少有游人,只有高纬度的阳光,爬过耶稣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在泛着寒意的树梢上升起。
沃尔洪卡大街16号,与着名的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相邻。走过一扇铁栅栏门,进入到古木森森的院落,一座楼房巍然耸立一隅,门前偶有三三两两学生经过,楼道内空空荡荡。这里是俄罗斯一家研究院的教学楼。
静默站立,探寻历史,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发黄了的黑白老照片——这里曾是颇具神秘色彩的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从这所大学走出来的中国留学生,几乎个个非同凡响,其影响力甚至延至今天。

图为苏联时期着名政治家,红军缔造者之一列夫·托洛茨基。列宁逝世后,他与斯大林争夺权力,组建“托洛茨基反对派”,简称“托派”。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教学,深受“托派”思想的影响。

图为莫斯科沃尔洪卡大街16号,这里就是“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即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旧址。
“到苏联去看看!”
1917年十月革命后,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为打破外交上的孤立,新生的俄国极力拉拢同样遭受帝国主义孤立的孙中山政权。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