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不独冯小青

明清文人将心中的凄苦烦闷投射到才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冯小青身上,他们笔下的仕女形象,也就有了冯小青的影子。图为清代画家任熊为屡试不第、大志难酬的友人姚夑所绘《大梅诗意图册》之三,现藏故宫博物院。
道光甲申年(1824年)的某日,江南的天空飘着细雨,杭州西湖笼罩在一片烟水之中。湖边起了一座新坟,立坟者是杭州城里甚为知名的士子陈文述。见他神情凝重,陈文述的如夫人管筠轻声说道:“小青之墓已成,夫子心愿已了。她若地下有知,定会感谢您的知己之情。”注目着墓碑上“冯小青女史”几个大字,陈文述道:“小青既已托梦于我,为她立坟自是份内之事。佳人已得安宁,我心里稍稍宽慰一些。只是想到她生前种种遭际,不免有些感慨悲伤。”
听闻此语,管筠微微一笑说:“人生际遇都有定数,小青固然不幸,但也正因为不幸,一百多年之后,她还能得到颐道夫子您这般垂怜,却又可称得上幸运了。”陈文述自号颐道夫子,雅爱诗文,向来怜香惜玉,喜欢招收女弟子与之诗文唱和,惹得杭州城中一干道学家侧目不已。只是,陈文述和名叫冯小青的墓中人有何渊源,竟至于要为百年前的人建造一座新坟呢?
原来,冯小青的名字,与一段凄婉悱恻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这段故事,令文人名士们为之扼腕感叹……
从扬州到杭州:美丽少女的凄婉人生
据明人支如增所着《小青传》,冯小青,是晚明万历年间人,生于扬州。天资聪颖,记忆超群。相传她十岁遇一老尼,口授《心经》,即刻成诵。老尼赞她聪慧,对其母说“是儿早慧,福薄,毋令识字,可三十年活”。冯母对此并未放在心上,而是继续教她读书作诗。十六岁时,冯小青已经出落得如花似玉,兼之能诗善画,才名远播,是以上门求亲者络绎不绝。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