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锡 山
是军阀,又是教育模范


提到阎锡山,大部分人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山西王”。我想到的,则是胡适的一段话:“现在有许多人爱批评阎锡山,但是阎锡山确有不可及的地方。他治山西,是有计划的,例如他决心要办普及的义务教育,先做一个分年期的计划,四年的师范不够养成教员,他就设速成的国民师范;这还不够用,他就设更速成的传习所。他依着这个计划做去,克期进行,现在居然做到了义务教育!江苏、浙江还办不到的事,阎锡山在那贫陋的山西居然先做到了!”
作为一个山西人,从小不管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耳边常听人们提起“阎锡山”。那时正值“文革”时期,人们往往爱拿他开玩笑,编出一些丑化的民谣。正是胡适的这番话,让我心中生出了一个谜:阎锡山真的一无是处?那他怎么会统治山西38年之久?光阴流转,映照阎锡山形象的哈哈镜面目趋平,当我作为教师接触到大量的一手文献,一个与幼时完全不同的阎锡山形象立体起来。其中,尤让我震撼的是,阎锡山对山西义务教育模范省的缔造之功。


人民未受教育,中国有大悲惨
1930年,中原大战前,一幅漫画流行全国:蒋介石手握票子,冯玉祥手拿窝头,阎锡山手持算盘。这三位跺跺脚就会震动中国的大军阀,特点各不相同。其中,阎锡山很符合山西人的一贯形象——精明,会算计。
有人说,阎锡山是在用一套治国之策来治理山西,这话不无道理。1917年9月3日,时年34岁的督军阎锡山被北洋政府任命,兼任山西省长,军事实权与行政实权同时在握。上任初始,他即向外界表白,声明不入党派,不问外省事,“晋军不出省一步,客军不许通过”,俨然要建设一个阎氏王国。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