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东裴氏
与李唐共兴衰的末代世族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11期 作者: 孙俊 

标签: 闻喜县   风云人物   历史拾遗   民族与宗族   

『观裴氏之兴,唐存亡之亦略可见矣。』在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口中,这个与李唐王朝兴衰与共的家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河东裴氏。有唐一代,裴氏族中出宰相33人,各部尚书38人,侍郎27人,三品以上将军31人,还有18人与皇室联姻,权势之盛可谓空前绝后。然而,裴氏一族的命运是如何与李唐王室勾连缠绕,又为何成了这个百年王朝的殉道者?
汉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裴氏先祖—并州刺史、度辽将军裴晔,合族搬迁到了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定居,闻喜裴(河东裴氏)由此诞生。作为河东裴氏的发源之地,因为家族中曾出了59位宰相,而得名“宰相村”。图中的裴晋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31年),最初命名为裴公祠,后因家族成员裴度获封晋国公,改名晋公祠。

专家评语

孙俊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

河东裴氏又称闻喜裴氏。是裴姓家族中最显赫的一支,有“天下无二裴”之说,开基于秦代,到南北朝时发展为名门大族,在隋唐之际,鼎盛一时。裴氏家族大多扬名于官场,唐人柳宗元曾说:“惟裴氏之卿,世服大僚,观唐宰相世系,独先裴氏列史”。欧阳修也说:“表唐宰相世系,以裴为首,宰相至十有七人,岂不盛哉!”这其中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当属,裴寂和裴度。裴寂,隋末劝李渊太原起兵,为首义功臣,开国元勋,李渊呼之为“裴卿”,亲近非他人可比。裴度一代贤相,辅佐宪宗,平定“淮西之乱”,为开创“元和中兴”的局面作出了贡献。

在山西省闻喜县有个裴柏村。比起这个在许多地图上都忽略不计的行政名称,它的另一个名号——“宰相村”更为世人所熟知。裴氏源流虽多,但以闻喜裴最为着名,有“天下无二裴”之说,闻喜裴又称河东裴,其家族人才繁盛,自秦汉以后,仅宰相就有59位之多,是名符其实的宰相大姓,其中唐代宰相占33人,可谓荣显一时。而说到裴氏与李唐王朝这段家国共济的历史,还要从隋末乱世谈起。

“使我至此者,公之力也。”

隋末,天下鼎沸,群雄逐鹿。当时的唐国公李渊因早年被派往山西、河东一带镇压农民起义,留守太原,割据一方。李渊次子世民因势力渐成,心生异志,一心想举兵而反,夺取天下,却又不敢向父亲冒然进言。在此进退维谷之际,他想起了一位父亲的旧识——裴寂。裴寂系出河东裴氏,与李渊父子所属的陇西李氏世代交好,裴寂本人与李渊又素有旧谊,志趣相投。当时正在太原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常常与李渊相约宴饮、对弈,每每通宵达旦,情忘厌倦。

责任编辑 / 杨思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