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昭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11期

标签: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民族与宗族   

孝子的丧服
湖南省,一大户人家中的老人去世,家中的孝子贤孙身着白色孝服为其出丧。从图中可见,他们并没有严格地按“五服”来着装。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杜殿文

亲疏有别看“五服”:“五服”是我国古代五种基本的丧服。它们的样子大有讲究。“斩衰”是用极粗的生麻布做成的,四缘及袖口都不缝边。“齐衰”看起来与斩衰一样,却是用生麻布做成的,而且四缘及袖口都缝了边。大功、小功、缌麻分别用熟麻布、较细的熟麻布、最细的熟麻布做成,形制是相同的。可见,越重的孝服越粗糙,里面藏着的哀痛就越深。

“五服”可不能穿错,要根据与逝者远近亲疏的关系来穿。从周代《仪礼·丧服》中,就有了关于五服的规定。简单来说,最重的孝服“斩衰”,是子与未嫁女为父母、承重孙为祖父母、妻为夫而穿,为期三年;“齐衰”是为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而穿,为期分别为一年、五个月、三个月;“大功”是为伯叔父母、堂兄弟、未嫁堂姊妹而穿,为期九个月;“小功”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外祖父母、母舅、母姨而穿,为期五个月。最轻孝服“缌麻”,为从曾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姊妹、表兄弟、岳父母而穿,为期三个月。

“昭穆”里的隔代爱:《礼记·曲礼》道:“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也就是说,祭祀活动中,只有孙才能为祖父主持仪制。这就是昭穆制度。

昭穆制在后世的影响持续下来,而且深入寻常百姓家。晚清彭天相在《丧葬祀祭仪制考赜》里载,族人在祖先牌位上,往往按左昭右穆立牌位,在考妣两侧分别写上昭、穆。民间祭祀文化崇尚男左女右的习俗,而且左为尊,右为敬,这与昭穆制倡导的 “昭显穆敬”的原则异曲同工。再往后,这种严格意义上的考、妣二元化也开始打破,昭穆排列成为后嗣祭告祖先、区分行辈亲疏的制度,即遵循左者为大,右者次之,昭者为大,穆者次之的原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