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世家的功过是非
辜氏家族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12期 作者: 康晶 

标签: 风云人物   历史拾遗   民族与宗族   

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家族。自满清以来,戴在这家人头上的帽子既有『汉奸』、『民族败类』、『台独大佬』,也有『怪才』、『红顶富商』甚至『两岸协调人』。对此,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好』或者『坏』来评判。如果放下非黑即白的是非论定,那么这个家族的故事便堪称是一连串的传奇。

图中这位西装笔挺的长者,是海峡交流基金会首任董事长辜振甫。我们对这个人物的了解,大多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有关。事实上,奠定了海峡两岸交流与对话基础的辜振甫,并非职业政客。甚至于,在他和他背后的整个辜氏家族身上,背负着很多我们之前从未想到的争议与诘责。这幅照片拍摄于1971年,辜振甫携夫人严倬云由香港返台,他此时的身份是台湾水泥公司董事长。左页小图中的建筑,是辜家在台湾鹿港的大和洋楼。

 

“汉奸”这个角色

对于这个家族的这段故事,我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口吻来转述。不如先看历史。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等大片领土被割让给日本。4月19日,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台湾地方正式公布割让事宜,要求台湾人不能利用交接之际滋生事端。

台湾人民很不喜欢清廷签的这个约。民国年间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九卷载,条约签订当天,割台消息传来,“台人……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湾最后一任巡抚唐景崧在4月19日接到总理衙门的来电:“交割台湾,限两月,余限二十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做为日本人,改衣冠。”台湾士绅悲愤交加,组团进京向光绪皇帝递交陈情状,恳求勿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绝不接受“倭寇”统治。唐景崧也向中央提出结援英俄等国来保护台湾,并亲自请求当时的英国驻台代理领事转请英方派援兵来台,承诺以岛内的煤矿、金矿、茶叶、樟脑等资源的税收作为补偿。4月25日,又向光绪政府提议,把台湾列为各国租界,准许各国拥有在台的矿山开采权,希望借他国之力对日施压。然而,事态的发展却令人大失所望,德国英国是出船出兵了,但保护的是自己的侨民。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