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什么语言?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1期

标签: 历史拾遗   发明与技术   

面对一个巨大的考古聚落时,通过检测DNA,可以知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经操持着何种语言,会是怎样一种奇妙的感觉?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李辉和他的同事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自2005年以来,李辉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构建“人类DNA谱系树”的工作。这项由全球15个顶级人类学实验室共同参与的项目,意在从第一个人类“亚当”开始,向下层层构建出人类DNA序列的衍化,从而了解人类的诞生、迁徙与未来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科学家们意外地发现,DNA与语言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这一原理是这样的:同一个语系内的不同语种,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语”,也就是这各语系内各语言的最初状态。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使用目前各语系“祖语”的人群,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那个时期的人群会有一种近似的Y染色体序列。

Y染色体是男性独有的,在人类繁殖过程中,由父代传递到子代,其主要特征千万代也不发生变化,但在几代或不同支系中,又会产生细微的不可逆的突变。这种变化与语言的变化很相似。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