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图》里的物品社会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1期 作者: 黄小峰 

标签: 读画笔记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在南宋,宫廷画家李嵩可能并非一位大画家,但他留下的一组《货郎图》却声名显赫。画中一位装扮滑稽的货郎,扛着堆积如山的各种货物,正向孩童和妇女叫卖。货郎担上的百货精细程度甚至可比《清明上河图》。大多数人看到这画时几乎都会凑上前去,饶有兴致地分辨画中描绘的各种物件,发出啧啧的称赞,吃惊于宋代画家精致的手法和南宋物品的丰饶。钱塘人李嵩年轻时做过木匠,大概也因此而擅长使用界尺引线绘制的精细“界画”。

现存李嵩的《货郎图》有4件,除北京故宫一件是小横卷外,台北故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均是团扇。在美术史中,《货郎图》一直被视为南宋商业经济之直观反映,以乡村百姓日常生活为创作背景,是城乡四处流动的小商贩的真实写照。换句话说,这画就是南宋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真假货郎

如果相信画中景象是南宋货郎进行商业活动的真实写照,便无法解释画中很多不合情理之处:货郎担子是两个大竹器,以竹编的匾作为隔断,但是这些放置货物的竹匾不像生活中的匾那样周围有围边,也不像盒子那样有一定的深度,而是把货物直接平铺在上面。这样的货郎担很难装着数以百计的物品而不散落一地。况且货郎担上还挂满了小件物品,甚至连货郎的头上、胸前、手腕上也缀满了小东西。相对于固定店铺来说,货郎与小贩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行动便捷,然而画中如此装扮的这位货郎肯定寸步难行。

宋代货郎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清明上河图》中有两位货郎,分别立在“孙羊店”门外大路的两边。在寺观壁画中,往往有一部分是对现实各行各业生活的展现。在山西金代岩山寺壁画中便可看到货郎形象。显然,这些货郎绝非某个货郎的个人写照,而是集中了货郎职业特色的典型形象。他们的货郎担非常实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支架式,另一种是箱柜式。货郎们的装束均非常朴实,毫不花哨。其所叫卖的主要是饮食与日用品,儿童玩具并非主流,与城市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责任编辑 / 戴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