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菜的记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2期 作者: 贾欣 

标签: 文化符号   

面菜将面食与菜合体。这种合二为一的饮食思路在中国很是普及,上图将煮熟的面丁与肉丁、当季蔬菜炒于一盘,就是北方多见的一种简便、朴实的吃法。供图/CFP

开本期专题选题会的时候,来自不同省份的编辑们,纷纷谈起家乡特产或见识过的面食、米食,或描摹味道或介绍做法,惹得众人通感一般,不约而同地饥肠辘辘。

这番热闹也勾起了我的面食记忆。少年时期,每逢过年,我都会跑去太行山下的姥姥家驻扎。姥姥是山西人,过年的食物中自然少不了各种面食。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烙饼卷鸡蛋,之后的饭桌上就会常出现大炖菜:白菜、土豆、粉条、五花猪肉等各种耐贮的冬季食材通通烩于一锅,盛上一碗热气腾腾,再配上肥白的馒头或是焦香的烙饼,不失一道美味。

不过,这美味中颇有遗憾,那就是面菜的存在。面菜是姥姥家过年必备的一种面食:将红褐色与黄白色的面层层相间,每块约3×2厘米大小,放在菜中一起炖,活脱脱就是一块块极品五花肉。但等到洋洋得意地夹起一块进嘴,却全无酥香软烂的感觉。它嚼起来有些硬,还有股萝卜的味道,让痴心肉食的我懊恼不已。最失败的是,我每每立志在炖菜的海碗中分出真假五花,十之七八是要失败的——无论颜色还是形态,它实在太像一块上好的炖肉了。

我曾“质问”姥姥:为什么非要炖入面菜,都换成肉又怎么了?缠着小脚儿的她好性子地搂我入怀,说“让妮儿受苦了,以后不做啦”。

责任编辑 / 贾欣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