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探南海 随“蛟龙”号、“潜龙三号”探秘南海海底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2日 文章出自: 作者: 刘诗平
标签:
南海有着无穷的魅力。
五年前,我曾经办理渔民证,坐渔船到过西沙几乎所有有人居住的海岛,看到了像甘泉岛那样有古树、古井、古庙和唐宋古迹的古朴风貌,也看到了像赵述岛那样有环岛水泥路、淡水净化装置和太阳能设备的现代新貌,以及像东岛那样在守岛官兵护卫下自由飞翔的鲣鸟乐园。我曾搭乘航测飞机低空飞行在南海之上,看到一串串珍珠般的海岛散落于云飞浪卷的南海里,一艘艘船舶航行在千年繁忙的南海丝绸之路上;我也曾穿戴潜水设备在几米和十几米深的珊瑚岛、鸭公岛、三亚海域,看到成群结队的鱼儿在五颜六色的珊瑚丛中游荡。

“潜龙三号”是卡通形象融入科学工程的技术典范
“潜龙三号”正在水下航行。“潜龙三号”是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它的设计特点是无人无缆全自治水下机器人,水下作业不需要潜航员操控。因活动范围大、作业时间长,“潜龙三号”适合大范围自主探测,以深海复杂地形条件下资源环境勘察为主要应用方向。它的外观设计比较呆萌,灵感来源于小丑鱼,据总设计师刘健介绍,“潜龙三号”这种非回转体大型扁鱼形设计,有利于减少垂直面的阻力,便于潜水器在复杂海底地形中作业。
“潜龙三号”正在水下航行。“潜龙三号”是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它的设计特点是无人无缆全自治水下机器人,水下作业不需要潜航员操控。因活动范围大、作业时间长,“潜龙三号”适合大范围自主探测,以深海复杂地形条件下资源环境勘察为主要应用方向。它的外观设计比较呆萌,灵感来源于小丑鱼,据总设计师刘健介绍,“潜龙三号”这种非回转体大型扁鱼形设计,有利于减少垂直面的阻力,便于潜水器在复杂海底地形中作业。
然而,这一切,都不及南海深处埋藏的宝藏和展现的科学奥秘那样引人入胜。
南海海底并非一马平川,而是有着各种复杂的地形
2017年4月9日,我作为中国大洋38航次南海航段科考队一员,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科学家一道,搭乘“向阳红09”科考船,从三亚起航奔赴南海作业区。这次考察的目标之一,是深潜珍贝海山,探索南海海山的形成与演化。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