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苓膏
中药果冻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7日 文章出自: 作者: 时阳
标签:

龟苓=龟甲+土茯苓
传说,最早的龟苓膏起源于一个叫饶平的地方。它位于广东和福建交界处,因为气候潮湿闷热,当地居民经常出现湿热症状,比如皮肤长疮、长痘。人们不断尝试,找到了一个土方子:当地生活着一种鹰嘴龟,亦称平胸龟,用这种龟的背甲,加上土茯苓等清热去火的植物,慢火熬成糊状,经常服用,就可以化解湿热之毒。龟甲和土茯苓是配方的核心,人们就用它们给这种药取名为龟苓糊、龟苓粥。
到了明末清初,一个饶平县的郎中移居到广西梧州。梧州的气候环境和饶平很像,当地居民也饱受湿热之苦。郎中灵机一动,想到用家乡的龟苓糊来治病。寻找材料时,他发现缺一味辅助的草药,翻遍了整个梧州也没找到。无奈之下,郎中只好用药效差不多的当地草药代替。哪知煲出的汤晾凉后,竟然凝成了胶状的冻!
虽然样子不像故乡的龟苓糊,不过疗效应该也差不多,郎中就在自家药铺里叫卖开来。没想到,生意竟格外好。治疗效果不错,口感又清凉爽滑,一下就俘获了人心,大家都争相购买。于是,郎中索性就按照新方子制作,并给它取名为“梧州龟苓膏”,以区别于故乡饶平的龟苓糊。
仙人草,
把药粥“冻”起来
让饶平的龟苓粥变成胶冻状的,正是梧州当地的草药“仙人草”。郎中本来用它来代替没找到的那味草药,却意外地改变了药的形态。在植物学上,“仙人草”的标准中文名叫凉粉草,含有植物胶质,可以凝结成冻,加上龟甲本身也含有一些胶原蛋白,这几味药材在一起,就熬成了“中药果冻”。“果冻”口感好还在其次,更大大方便了保存和运输。于是,龟苓膏不仅在整个南方流行起来,还传到了北方。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