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式的理想国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苏瓷瓷
标签:
现在此时,迅速、便捷成为了生活的依托。这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希望能够省去一切亲力亲为和事无巨细,动手、劳心、出力出汗似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过去式。洗碗机、擦鞋机、洗衣机这些东西司空见惯,只需要购置各种机械设备,便可现代地、懒洋洋地活着。那些无需事必躬亲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剥夺了一个人参与一种有质地的生活、体验一种有味道的生活的权利。
在灵魂深处,我们便空出大把的时间和大段的空白,周旋于虚无,开始无比渴念地回忆过去。那种过去式的舒缓、宁静、淳朴、热闹,充满了朴拙的人情味的生活,宛如一枚丢失的月亮,时常投下一抹挥之不去的怀旧之光。
我的怀旧情结在童年,在不太久远的已然消失的那座小城里,回望它,宛若走进一个亲切熟悉的梦境。那个小城叫十堰,我喜欢它,从山脉开始。作为一座典型的山城,它体内盘踞着形态不一的野兽,葱郁而又沉默。十堰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素有“车城”的美誉。众多的厂房在建设之初就有了它们独特的代号,比如51厂、21厂、43厂等。人们的活动范围在这些数字里展开—去哪儿吃饭?22厂桥头。日常对话如同地下党接头暗号,只有生活在这个汽车城的人,才明白其中的奥妙。
我从小就住在厂房的家属区里。家属区距离厂区只有100米的距离,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地方,在同一个厂里上班的人们,脱下工作服依旧要在一个大院里朝夕相处。更早的时候还没有盖起楼房,工人们都住在平房里,一家一间,紧密相连。下班归来,家家户户都敞着大门,女人们从各自的屋里端着装满菜的盆子,聚集在院子中的水龙头下,迎来一天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似乎每个人都备齐了一堆有关他人、惊心动魄的小道消息,需要来此相互交换。这是男人们的禁区,此时,他们基本都守着收音机,等待新闻节目的开始。伴着哗哗的水流声,主妇们的话题已经从物价、生活小百科、炒菜秘籍等公开谈论,走向了某某某隐秘生活的窃窃私语,最后在男人们的催促之下,才恋恋不舍端着快被洗烂的蔬菜,回到家里准备晚餐。下班时的疲惫神态一扫而光,刺探别人暗底里的生活所带来的兴奋,使她们脚步轻盈,如沐春风。那时我常在院子里跑,端着饭碗,穿梭于各式的餐桌。东家的饭桌上夹一块焖茄子,西家的灶门前刨一根烤玉米。一个院儿里有人烙油馍,几乎全院的邻居都能闻到油馍香。
责任编辑 / 吕颖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