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一卒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标签:

黑嘴鸥,人类发现最晚的一种鸥鸟。作为指示物种,黑嘴鸥在栖息地的生存状况,也同时反映着当地的环境质量。从1990年第一次见到黑嘴鸥开始,我就与这种敏感而脆弱的精灵结下了不解之缘。

辽宁盘锦是世界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80%的黑嘴鸥在那里繁殖。20年前的盘锦,有开发商计划把黑嘴鸥繁殖地开发成对虾养殖场,推土机在“黑嘴鸥繁殖地”的大牌子前推来碾去,令人无比痛心。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在派人多次阻拦无效后,找到了当时既是NGO又是记者的我,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

可是,稿子怎么写?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什么事情只要外国人说了就更重要几分。

于是,我在报纸上以“一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专家给盘锦市领导的信”的方式将此事披露。《外国专家从万里之外致函市领导—建议拆除虾池为黑嘴鸥腾地筑巢》,这样的标题无疑更加引人关注,市政府领导立即打电话叫停了开发工程。大概就是从那时起,我真的管起了保护区的事儿。

责任编辑 / 徐国荣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