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 经典100年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文章出自: 作者: 麦荔红
标签:

游弋在历史长河之中
清末民初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中国的连环画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它们都是以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明清时期,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式也得到了推广。光绪十年(1884),《申报》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着内容的作品。
弹指一挥间,小人书从滥觞到退出大众图书的历史舞台,已近百年。虽然它的出现,只有短短的百余年,却发行了上百亿册,红遍大江南北。在缺乏精神生活的时代,它曾以特有的方式滋润着几代人干渴和孤寂的心灵。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小人书曾有的辉煌和影响力。小人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的发展历程正好见证了中国历史动荡变革、翻天覆地的100年,是20世纪中国文化生活的缩影,从侧面映照出了中国社会变迁中耐人寻味的点点滴滴。
《天宝图》:激发小人书时代的来临
1920年代

在中国20世纪初的小人书专业画家中,最出色的是朱润斋。他擅于取材历史演义,并由自己编写,其代表作就是在上海滩风靡一时的《天宝图》。这部小人书讲述了一个侠义英雄的故事:才貌双全的扬州人李春方,在江湖上颇有名望,各路绿林豪杰无人不仰慕他。明成化中,国丈华锦章的儿子华子林看中了总兵施洪林之女碧霞,欲娶其为妻,却被施家拒绝。于是,心生仇恨的华家父子先是以莫须有的名义参倒了施洪林,后又冒李春芳母亲之名,诱碧霞入府逼婚。李春芳闻讯前往,却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被华府囚于私设的水牢。在他被押赴法场时,被江湖上的英雄所救。几经努力,李春芳和众英雄们终于同心协力扒倒了奸相就这么一个除暴安良、英雄救美的故事,却满足了当时生活在底层的民众某些心理需求和期盼,在众多的神怪武侠类小人书中脱颖而出,使之成为当时沪上任何人都不愿意错过的阅读时尚。民间还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看了天宝图,忘记肚皮饿”。《天宝图》不仅给编绘者带来了巨大的名和利,还引起画界震动,引发趋之若鹜的模仿,激发了“小人书”时代的来临。可是,不仅后来者难以模仿,即便是朱润斋本人,后来也无法超越自己,《天宝图》竟成了那个时代的绝响。

上海交通大学思源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沈雪生非常钟情于《天宝图》。在他收藏的众多民国版小人书中,当数这套共80集、每集1本的小人书《天宝图》最为珍贵。因为格外喜欢的缘故,这套书被他临摹过不下近百次,成为他走进艺术殿堂的启蒙书。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