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食物们的“山寨经”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1日 文章出自: 作者: 艾晓騧
标签:
人类的“食物造假史”早在1000多年以前就有记载,从古至今,食物造假也跟其他造假形式类似,主要从“形态逼真”上着手,招数大致都出自以下这3种模式:天然形似、“美容”伪装和人工仿造。
天然形似:真假亲兄弟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因种属相近而长相颇为类似,像沙参、元参等不值钱的参就可以冒充野生人参。但还有一些食材,它们的生物物种之间压根儿就没什么亲缘关系,只是机缘巧合长得像而已,非得剖开或做熟后,才能辨出真伪。

相似指数:★★★★☆
毒害指数:★★★★★
毒害指数:★★★★★
大料VS.莽草:八角香料和十角毒草
大料是八角茴香的俗称,家家户户炖肉都少不了它(详见本刊2009年11月“香料演义”)。就是这样一个外表奇特的调料,也有山寨货,而且还是能要人命的毒草。
这个山寨货叫“莽草”,跟大料同属木兰科八角属,所以果实形态与大料很相似,都是支楞着几个顶头尖尖的瓣角。关键区别在于,大料里面含有能散发香味的黄酮类物质,而莽草中却是剧毒的莽草素,人食用30分钟后,就会恶心呕吐,严重的话还会致死。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