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从盆地升向天庭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1日 文章出自: 作者: 牛黄

舍身崖由数个绝壁、多个平台、众多沟壑构成,从崖脚至山顶,相对高差2000多米,形成了峭峰绝壁、直上云天的雄伟山势。
夏日的傍晚,我又一次来到了峨眉山。
因在成都时的燥热与琐事纠缠,很想找个清净的地方,散几天心。其实潜意识里,是早已把这里当作了清心涤肺的神圣之地;况且峨眉又兼具了秀绝天下的自然风光和名满佛门的梵林气场,既清心又凉身,也许这,才是我的双重目的。
把车开到报国寺的红墙外,两边高大黝黑的树木遮天蔽日,把盛夏的热浪阻挡在外,心中已然清凉。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大门,由明光道人初建,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实在是峨眉山包容天下的典型象征。站在金钟与法鼓的中间,我惊讶于这大气的庙宇,儒、释、道三教都能把秀绝天下的峨眉山当作自己共同的精神高地,且能融为一体,让人不得不感慨峨眉山的“大”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