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记忆中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谭元亨
标签:

城市天际轮廓线,近年来已成热门话题,这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十年前,我在一家报纸写城市美学专栏时,专门写了天际轮廓线一篇,当时不少人还感到新鲜,也有人认为是无话找话。怎么可能对如此宏大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加以引导?这永远只能处于无序之中。那时,广州一栋栋高层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已有人担心会重蹈香港“石屎森林”的故辙了。
今日的天河,高楼林立,再也无处循迹昔日平缓的天际线。泛舟珠江去,与香港甚至曼哈顿也有几许相似。那些一个高过一个的顶尖所彰显的坚挺、凝固、犀利的风格正是现代商业社会和人们心态的写照。同时,城市向上方发展,令广州人历来好胜追求的“最高最大”心理得到满足,而经济腾飞给社会、给人们心态带来的刺激也得以宣泄。
儿时的广州印象,当与今日的目标——森林城市相差无几:家在红花岗边,公园里古木森森,而就近的越秀路,大榕树自江边到越秀山,亭亭如盖,数不胜数,整个城市,几乎都掩映在如云的绿树之中。那时,最高的建筑,便是上世纪30年代留下的爱群大厦。市内的壕沟,都清悠悠的,发大水时泛至街面,孩子样用赤脚踩出一个个水花,颇为惬意。而现在,连越秀路的大榕树也所剩无几了,壕沟的水谁也不敢涉足。
自古以来,广州一直是中国古城中的“另类”,当年白居易送友人下岭南,便有“须防杯里蛊,莫爱橐中珍。北与南殊俗,身将货孰亲。尝闻君子戒,忧道不忧贫”。习俗殊异的广州,是“忧贫不忧道”的,是一个耽于享乐的物质化、世俗化了的城市。自然,广州的城市天际轮廓线,也更是其物质文化的反映。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