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 此间晚眺不逍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杨睿
标签:
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有一座西樵山,山里有处经典景观叫逍遥晚眺。暮色沉沉之时,于湖畔观山,看余晖抚平湖皱,碧波堆出山黛,会使人生出逍遥之叹。明清两代,广东文教勃焉,西樵书院林立,天下风流,于斯为盛。书院中那开坛讲学的先生、负笈从师的学子,想必便会在这里晚眺,生出种种慨叹。

暮色沉沉,云透斜阳,晚眺湖山一色,西樵山之美尽入眼中。正是这远离尘世般的景致,令明代大儒湛若水等人选择了这个地方,设坛讲学,传道授业,而不求诸功名利禄。西樵山,化身书院之山。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耳东尘
此中有真意,颖悟朝暮间
长空朗朗,白云悠悠,涧水潺潺,山色莽莽,置身于这样一座山中时,会让一部分山人隐士流连于此、结庐为家;也会让一部分人萌生设坛讲学、传道授业的想法,明代的岭南心学大师湛若水,大概是属于后者吧。
1517年,年过五十的甘泉先生(若水雅号)在大科峰以南的天峰之下,创建了西樵山的第一间书院,这便是云谷书院。明朝中后期,文教之风盛行,民间书院林立,而与很多以“举业”(考取功名)为目的的书院不同的是,湛若水在创立书院之初,就将其视为弘扬心学理念的场所。
今人言心学,大多只知道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很少有人知道,在阳明先生所处的时代,湛若水与之齐名。他28岁师从岭南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陈献章先生,致力于心学,三年就体悟到老师的思想真谛——“随处体认天理”。对于学生取得的成就,陈献章兴奋不已,复函道:“来书甚好,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