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西 文明肇始 山水家园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李小波 

标签:

上世纪20年代,瑞典汉学家、美术史家喜仁龙来到中国,惊叹于北京城的天造地设,用图文写下了《北京城的城墙和城门》,书籍在伦敦限量印刷800本,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关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泰勒教授认为,如此宏大精美的东方古都,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其演变,应该是古人占卜所致。然而,在北京城研究泰斗、中国历史地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看来,北京城的渊源,就孕育在历史和地理的时空变迁中。

北面燕山,西部太行山,环绕着华北平原,由永定河等冲刷而成的冲积扇,向东南开敞倾斜,形似一个海湾,被形象称为“北京湾”。

长安街西 城邑门头次第开
北京城的崛起,源自地处华北平原、山西高原和内蒙高原的交汇带,这其中门头沟注定要写上浓墨的一笔。沿着太行山脉的南北大道和东西向的京西大道,在门头沟纵横经纬,成为黄河文化和中原文明向东迁移的天然通道,秦晋文化与燕赵文化,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经历历史漫长的时光,逐步融合为北京的中心。
长安街西放眼望,城邑门头次第开,在门头沟,依次打开的,是春秋的秦晋之门,辽阔的草原之门和明清的城廓之门。
率先穿越的春秋之门,从西周分封的“蓟”和“燕”进入北京,川流不息的蓟门桥,留下古邦国的地名,燕国太子刺秦的壮举,也只有故事的流传。然而,在门头沟千军庄和庄户村一带,还保留着与春秋“雅乐”一脉相承的古幡乐,连接秦晋的雅风,演变成今天鼓舞的乡俗。当游牧民族和农耕交错的时候,金元的铁骑,挟带着草原的狂飙而来,1235年,蒙古军队从门头沟沿着沿河城,黄草梁天津岭一带,经十里坪南下一举灭金。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开始北京城市最辉煌的格局,门头沟柏峪村的秧歌戏,本是明朝守关人的后代,为排解寂寞,将家乡河南的戏曲排练出来,但是,却保留着许多金元的曲牌。戏乃虚,万籁由虚变实,台尤古。千年借古喻今,门头沟乡村的戏台,演绎着一个王朝的舞台。
如今,百花山下,葱郁草木间房舍俨然,远山浮云环绕,静谧恬淡,一幅世外桃源图景。面对千万年的世事变迁、白云苍狗,群山无言,却知道太多的往事。每一位登临送目者,亦能读出不同的故事。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金谊平

如果说“北京湾”是首都的母体,永定河就是北京的脐带,门头沟则连通着都城的经络。门头沟不仅仅是冲出太行山麓的第一泓飞瀑龙泉,更是古往今来的渡口,裹挟着历史的烟云,穿过燕国的津梁,唐宋的驿站,金元的屯堡,明清的码头。人们还记得《北京颂歌》的旋律,“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北京新石器时代的第一缕文明曙光,就在这里,最先照射在首都的门头。

门头沟区属于华北陆台的一部分,处于我国地形三大台阶的第一级与第二级的过渡带上。区内山地面积占98.5%,是北京唯一的纯山区。四列西南-北东走向的山系纵贯区内,自北向南依次为灵山-黄草梁-灰金坨-笔架山;白草畔-百花山-老龙窝-髽髻山-清水尖-妙峰山;九龙山-香峪梁;马鞍山-卧龙岗。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一路劈开重重大山、在三家店冲出山口、营造出广阔的洪积冲击扇。

门头沟是华北地层最丰富的区域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和内蒙兴和县,自河北经过官厅水库后,从太行山崇山峻岭中奔流而出的山地径流,在门头沟形成北京的第一道水门。收敛起山野狂放,舒缓的化作一页文明的扇面,这个被地理学家称为冲积扇的地貌形态上,门头沟犹如年轮般的地层教科书,翻开了京西的大地故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