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羔皮和鹰一样的舞步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梅卓 

标签:

在三江源头,有这么一些人仍然沉醉在发现美、追求美、呈现美的过程中,并在实践中把这种精神产品转化为物质的、可见的,使之成为文化多样性的载体,从而传递着历史的记忆、传统的认同、族群的精神、审美的流变。他们带着自然界的灵感,带着天赋,带着口耳相传、父业子承的自觉,连接起一条条民族文化的链条,而闪现在这些链条上的光点,正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安冲腰刀手艺至此已经传承500年

当我看到黄金交错镶饰的藏式腰刀和腰带时,不由得感叹艺人手工的精致与华美。享有盛誉的玉树腰刀以安冲出产为最,据说安冲传统手工艺已经传承了500年之久,2009年,中国文化部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荣誉颁予龙多然杰。

我在一个雨天拜访了龙多然杰。这位老人在1948年的夏天出生于今天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安冲乡拉孜村,父母仅生育这个独子,视若掌上明珠。彼时,太爷的锻打手艺已声名远扬,果洛、昌都、甘孜、阿坝一带的许多客人慕名前来订购,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改革开放后,安冲乡成立社办企业,以父亲为首来主办,教授了许多弟子。

龙多然杰13岁时开始学习这项手工艺,从制作铆钉和铃铛入手,逐渐掌握了锻打技术,许多白铜、黄铜材料在他的反复练习中终于呈现出想要的模样,铁锤、铁钳、钢凿、钢剪等工具也终于得心应手。一直到16岁时,父亲才把黄金和白银材料交到他的手上,当他打出第一把银质镶金的腰刀时,那种喜悦和满足感从此一直伴随着他。

制作藏式腰带的工具多达几十种
龙多然杰老人亲手打造的各种各样的藏式腰带,上面的图案非常丰富,雕镂的手法也比较细腻。这几十种针、线、刀、剪、锥子、铁锤、铁钎、钢凿等物品,都是制作腰带的最基础的工具,有时候为了把白铜和黄铜锤炼成他想要的模样,要反复打造很多遍。靠着这种传统锻打手艺,老人成为当地最着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梅卓

在父亲的耐心指教下,这位第五代传人已经完全继承了家族技艺和荣誉,在他盛年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锻打技术在康区无人能及,更何况以诚信为本的品质为他赢得了长久的市场,直到今天,省外国外的客人还在不断地送来订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