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米 漂洋过海来这里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李海霞 

标签:

今年2月27日是藏历新年,这一天藏族人家里都要准备琪玛盒,里面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等食品,还要插上五色麦,也就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青稞穗,祈盼来年大丰收。在西藏,青稞是与人们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因此被视为“生命的粮食”。同样的,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有这样一种食物,它养育了一个民族,被誉为“粮食之母”。如今,它漂洋过海,在西藏的土地上安家落户了——它就是藜米(又称藜麦)。

西藏成为世界上最早引进种植藜米的地方

提起藜米,很多人都感觉陌生,这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作物,是印加土着居民的传统食物。更鲜为人知的是,这种作物与我国有一段特殊的渊源。1985年,十世班禅访问玻利维亚时,该国领导人将藜米当作国礼送给班禅。我国因此是世界上最早从南美洲引进并种植藜米的国家之一,最先种植的地方就是西藏。

贡布扎西是西藏农牧学院的教授,主要研究高原作物遗传资源。1987年,他无意中接触到藜米种子,并在农牧学院尝试小面积种植。当时藜米对中国人而言还属于一种全新的作物,所以在汉语里并没有这个词,贡布扎西根据其原产地与分类的属名,将其命名为“南美藜米”,也有人按英文名quinoa的发音,称其为昆诺阿藜,还有人称其为藜麦。贡布扎西说:“藜米是比较恰当的名称,从分类上讲,它是藜科植物,且籽粒成分中不含麦麸质,更接近稻米的成分,而非麦类。”

其实藜科植物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们中的很多植物都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蔬菜,比如藜科的代表作物是菠菜和甜菜,看起来藜米更应该称作藜菜,但藜米是藜科植物中唯一一种介于谷物和蔬菜之间的粮食作物。藜米的种子可当作谷物食用,叶子和秆可当作蔬菜食用。

责任编辑 / 康静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