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风物 雪域净土滋养出的富饶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3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尼玛潘多
标签:
藏香 藏文化的奇葩
净手,点灯,燃香……
在西藏,无论寺院殿堂或家庭佛堂,人们新的一天都始于点燃一根藏香。
这种仪轨与藏族人对佛教的信仰有关,因神灵喜洁净,故以焚烧生长在洁净地带、没有受到人畜污染且能散发清香味的植物,如松柏、野蒿、杜鹃、桦木等来供养神灵。也有人往燃烧的烟火上撒糌粑、清水,以清除混浊之气,求得平安与福气。后来,藏传佛教延续了这个习俗供养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并在香料的配制上更加讲究,添加了许多名贵药材。在岁月的长河中,藏香净心安神、除污保健的功效越来越被看重,成为藏族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品。

在藏语中,藏香被叫做“贝” (音同),作为西藏信教群众敬神拜佛的必备信物,在藏区的使用非常普遍。拉萨市尼木县是藏香发源地,当地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藏香,这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传统的制香工艺很复杂,有近10个工序,都由人手工完成。藏香具有其他香种没有的功效,其制作工艺尤为神秘,藏香艺人们认为整个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表达信仰的方式。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丹增曲培
尼木县是藏香发源地
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位于拉萨以西140公里,海拔3730米,尼木藏香被誉为“雪域第一藏香”。这里是藏香发明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也是生产藏香历史最悠久的地方。据资料记载,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曾派出16名青年到天竺(古印度)学习佛法。吞弥・桑布扎学成归来,根据西藏的地域特点,把在天竺(古印度)所学的熏香技术进行改进,发明了藏香,并使用水磨制香。居住在吞曲河边的吞巴人世代使用水磨磨制木浆生产藏香,在河边形成了一条由250多座水磨组成的数公里长的水磨长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