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遇见最美的维吾尔族现代婚礼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1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袁欢欢 

标签: 风土人情   社区推荐   

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知晓他们的风俗习惯。在任何少数民族文化的当中,婚礼无疑是最值得津津乐道的,也是了解这个民族风俗习惯的最佳去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神秘的维吾尔族婚礼也早就走进人们的视野,现代的维吾尔族婚礼虽然有所简化,但依然保持独具特色的传统,比如念尼卡这种仪式,这就是让我们为维吾尔族着迷的独特魅力所在。

2016年8月14日,作为一名汉族同胞,我有幸参加了库车县县城一个维吾尔族古丽苏比努尔·肉孜的婚礼,因为喜欢拍摄照片,我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新娘出嫁前后的点滴情况。

作为一名喜欢到处拍照的人,我更愿意去把新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记录下来,展示给内地的朋友,让他们多了解新疆这个多民族的区域,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幸福生活。

2016年8月13日,婚礼的前一天下午。新娘苏比努尔展示新郎赠送的金饰品:手镯、项链、戒指、耳环,这是维吾尔族女孩出嫁的四件配饰,维吾尔族是崇尚黄金的民族,所以新娘的配饰基本都是黄金做成

与汉族结婚的仪式不同。在维吾尔族男女双方拿到结婚证书后,新娘出嫁的当日早上7点左右,新娘、新郎和伴娘、伴郎以和双方父母及重要的长辈都要在新娘家,由当地清真寺的伊玛目或大毛拉以诵念证婚词等形式来举行“念尼卡”这项必不可少的议程,这种宗教仪式已经像饭后做都瓦(祈祷)一样,融入维吾尔族的生活习惯中,它和基督教牧师为新娘和新郎祈祷祝福一般。

2016年8月14日,凌晨7点半左右,新娘、新郎和双方父母及重要的长辈,在女方家,由伊玛目诵念,开始了“念尼卡”仪式(“尼卡”意为结婚,“念尼卡”是穆斯林群众结婚的一种结婚仪式和传统习俗,通过宗教人士诵念证婚词、祈祷、祝贺词等,承认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类似“证婚”仪式)。

念完“尼卡”后,新郎和新娘各自回到化妆去处,双方画完妆后,可以找来当地的婚纱店跟拍婚照或拍摄婚照,然后新郎带着自己的新郎团浩浩荡荡地去迎接新娘。迎接后,他们先到新郎父母为他们在餐厅摆设的喜宴,这期间新郎父母的亲朋好友都会来道贺,年龄多是中年及老年人,在新娘拜见公公和婆婆后,新娘的头巾由婆婆掀起,然后整场活动的高潮开始,大家欢呼雀跃地跳起欢快的舞蹈,时间大概两三个小时左右,这一段时间新娘、新郎和伴娘、伴郎都要接受新郎父母亲朋好友的舞蹈邀请。

2016年8月14日,新娘苏比努尔已经化完妆,虽然不是很复杂的妆容,但却做了2个小时,对于在外等待的新郎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6年8月14日,新娘在喜宴上翩翩起舞,这一刻她是全场最耀眼的珍珠,一如母亲给她的珍珠配饰一样,璀璨夺目。
2016年8月14日,伴娘和伴郎互舞,在一天中,他们两位要和新娘和新郎一起舞蹈,一般都是做舞蹈的先锋者,在长时间舞蹈占据喜宴全场的同时,他们必须保证新娘和新郎的体力。

随后新娘、新郎和伴娘、伴郎等人就要来到新娘家在另外一个餐厅摆设的宴席,接下来的程序和新郎家的宴席差不多,亲朋好友会一次次地邀请新娘、新郎、伴娘、伴郎跳舞。

2016年8月14日中午,新郎把新娘接到男方父母已准备好的喜宴会场,在众人的簇拥下,在新娘拜见公公和婆婆后,婆婆掀起新娘的头巾后,亲吻新娘的脸颊,以示从此都是一家人,祝福他们小两口。

2016年8月14日,新娘双方的重要亲属都要在场,先合影留念,然后最后做起都瓦(意为祈祷),真心祝福这对新人。

等到晚上10点开始新娘和新郎的同事朋友开始在新郎中午摆设的餐厅里载歌载舞,特别是前来参与的女性,都会精心打扮一番,跳使出浑身解数尽情地展示各自的舞姿,有时也能这次碰上将来的另一半,新娘和新郎就是在一次喜宴上认识的。

2016年8月14日,随后新娘、新郎和伴娘、伴郎等人就要来到女方父母准备的喜宴上,女士做成一桌,男士坐成一桌,亲朋好友会一次次地邀请新娘、新郎、伴娘、伴郎跳舞。

维吾尔族现代婚礼缩短为一天:早上举行念尼卡仪式,然后新娘和新郎去化妆;中午新娘和新郎双方摆设的喜宴是为双方父母的亲朋好友和长辈;晚上才能新娘和新郎及年轻朋友同事的欢庆时刻;一天的婚礼主要被歌舞所占领,这也是新疆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一大特点。

我很欣慰,来到新疆后能够用镜头记录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我更加了解他们的生活,也让我对库车产生了浓浓的爱意。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