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
回得去的故乡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8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王丽晶 

标签:

现在的城里人大多渴望乡间生活,这大概源自一种“乡愁”式的回归。然而,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庸。古老中国的一切文明都由乡土文化衍生而来,但在与现代化狭路相逢之时,乡土文化却丧失了自信和话语权。如何让村民建立一种文化自尊,让他们热爱并企盼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是中国乡村复兴面临的重要问题。
许村的艺术广场原本是废弃的影视棚,改造后成为村中最洋气的活动中心。以就地取材的石料铺地,石磨、拖拉机则成了现代装饰品。

深山中的村子

初秋的北京没有预想的那么清爽,雾蒙蒙的天一直持续到山西。很多巨型卡车装载着矿石和原煤呼啸而过,路旁的杨树、牵牛花和天空一样灰头土脸,远处的山头已经被挖成碎土堆,我不禁对此次的目的地—许村,多了份复杂的感觉。

大巴驶过昔阳大寨,路两旁都是新开发的楼盘,学大寨的口号和售楼标语贴在一起,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个乡村。出了昔阳,车子开始爬坡,海拔逐渐升高,路边已有了落叶,天空终于透亮一些,到和顺县城了。

带领我去许村的人是范乃文,土生土长的许村人,19岁离开许村。虽已在县城安家,范乃文却一直忘不了许村,他说:“这么多年,做梦会梦到许村,却不是现在住的县城。”于他,许村才是故乡。许村地处太行山深处,隶属山西晋中市和顺县,春秋时期就有人居住,明朝正式建村,因朱元璋特许建立而得名。这里耕地少,没有矿产,发展一直是个问题。范乃文尝试用农家乐、发展影视基地等办法带动许村发展,可是一直影响不大。

从和顺县城到许村一段正在修路,30公里的路整整开了一个小时。终于进村了,与附近的村子不同,村口除了牌楼,还有一面红砂岩砌成的墙,上面写着“许村国际艺术村”。牌楼下坐着聊天的老人,见到范乃文纷纷打招呼:“回来啦!”

责任编辑 / 宋歌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