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城里人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7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喻尘
标签:

我坐在我的窗前。此刻,我的这扇窗,在云南省丽江市乡下的一座院落里。外面是阳光和云雨交织的空间。一天前,我还在北京城PM2.5超标的空气里穿行。我总是这样来来往往,时而在京城逼仄的、忙碌的、无尽头的路途上奔波,时而在高原小城闲暇的、恬淡的、静谧的小天地里舒缓心情。这是近两年来的,我的一种游走于城市和乡村的状态。我周围的朋友有的觉得奇怪,有的觉得羡慕,总之,当我回到京城时,与朋友们相聚,总会有人问我关于乡村生活的各种话题。
现在我所在的这个云南丽江的乡村,叫白沙。在20世纪40年代,一位在丽江生活了8年的俄罗斯人顾彼得,在他的书《被遗忘的王国》里,这样提及白沙:“束河是好地方,白沙是坏地方。”然而从我第一次抵达白沙,到之后的很久,我一直不知白沙“坏在何处”,甚至是现在,我都丝毫不曾感知这座典型纳西的乡村究竟有什么真正不好的地方。

其实,白沙是一个这样的乡村:就在着名的束河古镇北面四公里,玉龙雪山近在咫尺,狭长的村落铺排在丽江坝子的北部,硬邦邦的石板道,有些古老得猜不出年龄的老房子。还有,白沙是与丽江古城的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共同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是,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说,往往是在大研和束河那些商业化浓极了的街道上流连,谁知道还有一个叫白沙的古镇呢。
白沙真不是一个出名的地方,以至于去年底一个杂志采访我的乡村生活时,误把白沙当作大理洱海边的一个村庄,与它的真实所在谬之百里。一年中,我差不多要六次往返于北京和白沙。往往是在北京生活一个月了,就会回到滇西北的这个小小村落。时间长了,北京的朋友如果电话找我,第一句就会问:“你是在云南还是在北京?”如果我说是在云南,好了,那么,他们约的饭局就会把我排除在外了。慢慢地,这种电话也少了,北京朋友间的饭局习惯性地不再考虑我,我于他们,俨然已是局外人。但是,相比于那些真正的,常年生活在此处的城市新移民来说,我算是耐不住寂寞的那种。当然,“耐不住寂寞”是我的那几位新邻居对我的说法。
责任编辑 / 戴绮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